在观看排球比赛时,你是否常常对纷繁复杂的规则感到疑惑?六个人在场上的功能都一样吗?球未落地,裁判为何响哨?看似出界的球怎么是本方得分?所谓“轮次”又是什么东西?

从今天开始,小编将陆续为大家介绍一些排球小知识。掌握排球理论之后,再运用于观赛过程之中,你一定会爱上这项充满奥妙与可能性的运动!

1、排球场由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组成。比赛场区长18米,宽9米。可分为两块等面积(9m×9m)的区域,比赛的两队各于球场球网的一边。

2、每一边分为前排和后排(以该边的3米线米线,前为前排,后为后排,后排队员若要进攻,起跳瞬间脚不能踩到或超过3米线)。

2、将球落在对方场地内,或触碰到对方身体后落到对方场地或场外,则本方得分。得分一方获得下一次发球权。

3、每个回合每边只有三次触球机会,一回合中一名队员最多2次触球且不能连续触球。

1、每边场上有6名队员,并将场上位置编为1-6号(与球员个人号码无关)。

2、每轮到本方发球时,轮次按照图上箭头方向逆时针转一轮,转到1号位的队员本轮发球,若本轮发球本队得分,则改发球队员继续发球。失分则发球权转交对方,直至获得下一次发球权本方再转一次。

场上组成大致为:1名二传手,5名进攻手(包括1名接应二传、2名主攻手、2名副攻手)、1名防守队员。

因为球分配到哪个位置、给谁打、如何帮助攻击手撕开对方拦网等带领本方发动进攻的工作都是由场上二传手决定的。

在现代排球中,主攻手除了承担战术球进攻、困难球调整进攻之外,还要承担接一传(即接对方发球)的重任,因此有一些说法也将主攻手称为接球手,要求队员技术掌握全面,能攻能守,扣球量大。

这个位置的队员由于位置设定,需要承担大量的拦网拦截任务,因此身高一般要求较高,所以也有了拦网手这个别称。

副攻手大多不需要参与接一传,但在一传到位时,需要进行快速进攻,也就是快攻或速攻。

随着现代排球的发展,接应这个位置的球员大多变为一个球队当中专职进攻的球员,不需要像主攻一样承担接一传的重任,因此这个位置的队员要求进攻火力强,专心轰炸……

自由人队员大多为一个队伍当中防守最好、移动最快的队员。中文中称之为自由人,是因为他能够自由替换下在后排的防守不够出色的队员。

这个位置的球员在场上要穿着颜色明显不同于进攻手和二传手的衣服,不能进攻,专职防守。因此也是场上非常容易被忽略的,但是自由人对于一个队伍的后排稳定性起着最主要的作用,要是球起不来,二传没法传,也就没有了攻手的风光。

发球队员必须在第一裁判员鸣哨8秒钟内,将球抛起或持球手撤离,在球落地前,用一只手或手臂的任何部分将球击出。

如球未触及发球队员而落地,则被认为是第一次试图发球失败。在试图发球后,第一裁判员应及时鸣哨允许再次发球,发球队员必须在再次鸣哨后的3秒中将球发出。发球队员在击球时或击球起跳时,不得踏及场区(包括端线)或发球区以外的地面。

击球后,可以踏及或落在场区内或发球区以外的地面。在每次发球时都允许有一次试图发球机会。

在发球队员击球时,双方队员必须在本场区内各站两排,每排三名队员。发球队员不受场上位置的限制。队员的位置据其脚的着地部位来判定。

在发球队员击球的一刹那,场上队员脚的着地部位必须符合其位置要求。在发球后,队员可以在本场区和无障碍区的任何位置上。

网下穿越:在不防碍对方比赛的情况下,允许队员在网下穿越进入对方空间。允许队员的一只脚或双脚越过中线触及对方场区的同时,脚的一部分还接触中线或置于中线上空。除脚以外,不允许队员身体的任何其他部分接触对方的场区。

队员的身体任何部位都允许触球。但球必须被击出,不得接住或抛出,球可以向任何方向反弹。队员若违背上述规定,则视为持球。球必须触及身体不同部位。若球先后触及队员的不同部位则视为连击犯规。

指发球和拦网外的其他所有向对方的击球。前排队员可以对任何高度的球完成进攻性击球,但触球时必须在本场地空间。后排队员则允许在后场区对任何高度的球完成进攻性击球,但起球时不得踏及或越过进攻线,击球后可以落在前场区。

Tag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