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即将出现在女篮世界杯上的两位教练的故事。这两位教练的球队都不和中国队同组,但都是我们可能面对的对手,希望有机会遇到她们的时候,中国女篮这一次能够战而胜之。

马琳娜其人,在篮球一道上可谓家学渊源深厚,她的父亲博扎·马利科维奇是欧陆篮球名帅,20世纪八九十年代间,曾经率领三支不同球队四夺欧冠,和戈迈尔斯基、梅西纳等名帅一起,并列欧冠历史夺冠次数第二,仅次于恐怖的9夺欧冠的另一位塞尔维亚名帅奥布拉多维奇。

有这样一位老爹,马琳娜从小耳濡目染,跟父亲学了许多有关篮球的理论知识。1997年,父亲马利科维奇结束了在帕纳辛奈科斯的执教,紧接着又得到了来自法国巴黎的邀请,全家随之一起前往。于是当时16岁的马琳娜也迈出了重要一步,她找了一支法国的女子篮球队,在她们的青年队担任球员,同时她申请成为了球队成年组的助理教练,也就是说她从16岁就开始了自己的教练生涯。

2002年,已经累积了一定经验的马琳娜,从贝尔格莱德的体育教练学院毕业,随后就得到了当地球队维祖拉俱乐部的女篮青年队主帅聘书,当时她年仅21岁——值得一提的是,这家俱乐部在1971年创立时,有4位创始人,其中一位年仅19岁的小年轻成为了男子部的第一任主帅,这个人就是他父亲博扎。

马琳娜很快从青年队干到成年队,然后在两年时间内,带领成年队连升两级,从丙级一路直冲甲级。她的才华很快得到了更大级别俱乐部的认可,2007年她跳槽塞尔维亚国内女篮劲旅弗尔沙茨,2年内带队包揽联赛+杯赛的4个冠军。于是2009年,豪门贝尔格莱德游击迫不及待地向28岁的马琳娜抛出了橄榄枝。

她走到哪儿,就把冠军带到哪儿,接下来四年,马琳娜带游击队拿下塞尔维亚女篮联赛4连冠,很快塞尔维亚国内对她已经没有挑战了,更多五湖四海的球队开始用高薪挖角马琳娜,法国的阿斯维尔里昂,土耳其的加拉塔萨雷,包括WCBA上海队一度都曾请马琳娜执教——当然,塞尔维亚的俱乐部没留住她,但塞尔维亚的女子篮球事业依然需要她。

2011年,正处在低谷中的塞尔维亚女篮,将新帅目标锁定在当时不到30岁,却已经称霸国内联赛的马琳娜身上。

当年8月19日,塞尔维亚篮协主席德拉甘·迪拉斯宣布,正式邀请马琳娜出任国家女篮主帅,因为他上任篮协时的重要任务就是重振女篮,马琳娜则表示:“我在塞尔维亚国内已经当了快10年主教练,确实已经见过了一切,国外俱乐部的邀约也雪片一般飞来。但是当塞尔维亚国家队发来邀请时,我不可能拒绝。感谢他们信任一位不到30岁的女性,我承诺会建立起整个女篮的工作体系,为此不惜所有的血泪汗。”

在马琳娜上任前,塞尔维亚女篮已经褪去了前南斯拉夫时代的荣光,从1995年到2011年,9届欧洲杯的战绩可谓每况愈下,2009年她们在16支参赛队中叨陪末座,2011年干脆在预选赛阶段被淘汰,没能进入决赛圈,可以想见摆在马琳娜面前的是怎样一个烂摊子。

但她收拾这个摊子的速度是惊人的,她带领球队顺利地杀进2013年欧洲杯决赛圈,并且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完成逆袭,一举杀进四强,创造了塞尔维亚女篮当时在欧洲杯的最好成绩。2年后,她更进一步,直接带领塞尔维亚在欧洲杯决赛击败法国,直取欧洲冠军,并因此拿到了塞尔维亚女篮历史上第一张奥运门票。

拿到欧洲冠军后,马琳娜和国家队的四年合约已满。毫无疑问,塞尔维亚篮协希望与她再度续约,马琳娜不仅毫不推辞,还写下了一封亲笔信。她在信中指出,在欧洲冠军后,塞尔维亚女篮理应树立更远大的目标,她再次言辞恳切地表示,虽然脑海中对执教国家队有很多问题,但最终的答案却非常简单,“一切为了塞尔维亚”,这是荣誉、责任、义务和情感的结合。

更令人动容的是,马琳娜将自己国家队主帅合约里的薪资,拿出前三分之一分配给塞尔维亚国内女篮联赛的12支球队。她说,会证明“我们在布达佩斯的金牌不是昙花一现”,果然第二年的里约奥运会上,她带领首次出征奥运的塞尔维亚队拿到了一枚铜牌。

2017年,塞尔维亚篮协换届,合同尚未结束的马琳娜突然在1月请辞,但她明确表示和篮协新主席达尼洛维奇无关,甚至很遗憾错过这样的合作机会,是因为自己在情绪和身体上都累积了太多压力。然而没有她的执教,刚刚起势的塞尔维亚女篮,在2017年欧洲杯上故态复萌,仅仅获得第11名。

塞尔维亚篮协很确定地认识到,2019年他们将成为女篮欧洲杯的东道主,她们需要有人带领这支球队再次走出低谷,而这个人选非马琳娜莫属。于是篮协负责人们飞到伊斯坦布尔,在12月终于又请到了马琳娜重掌教鞭。果不其然,来到2019年本土欧洲杯,塞尔维亚高歌猛进,前5战全胜杀进半决赛,遗憾地以5分之差不敌最后的冠军西班牙,最终拿到一枚铜牌。不过这样的遗憾在两年后很快得到弥补:2021年塞尔维亚女篮再度丰收,在欧洲杯以全胜战绩夺冠,而在东京奥运会上,马琳娜也凭借着她执教WCBA时对中国球员的教练,带领塞尔维亚在1/4决赛取胜,连续两届奥运挺进四强。

自从塞尔维亚从1995年获得女篮欧洲杯参赛资格以来,马琳娜执教了四次比赛,她们全部杀入欧洲四强,其中两次拿到金牌。另外10届其他教练执教的比赛,她们则从未打进过半决赛。同样,塞尔维亚仅有的两次奥运之旅,也都在马琳娜带领下打进四强。无怪乎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每逢女性议题的重要活动,近年来都会邀请马琳娜参与。

所以2022年世界杯,对马琳娜而言是另一个需要突破的赛事,2014年她们打进了八强,上届世界杯则因为欧洲杯成绩太差没有取得出线权,这一届比赛她和塞尔维亚队必然来势汹汹,目标直指四强。

第二位要介绍的教练,叫做恩塚亨。是日本女篮的新任掌门人,如果说马琳娜成为出色的教练有很大的必然性,那么恩塚亨的人生则充满了偶然,以及藏在那些偶然背后不懈的努力。

恩塚亨年轻的时候是一名校园内的高水平球员,但自知天赋有限,他在筑波大学体育系念到大三时,就已经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是出色的教练,而非出色的球员。因此在大学最后两年他频频参加各种教练培训班,拜访各级别球队的主教练,并且尝试在筑波当地指导小学生们。

大学毕业,他成为了一名高中老师,并且担任这所私立中学女子篮球队的顾问,但他也深感在高中教篮球阻力巨大,经常有家长来找他抗议,“我们把孩子送来这里,不是让她打球的,要考大学,考大学懂吗!”

随后在2006年,恩塚亨得到了一个消息,他所在高中的法人要投资创建一所新大学,也就是东京医科大学,他想到那些“希望孩子考上大学”的家长,等孩子真的上了大学就是成年人了,家长就不会阻止他们打球了,遂萌生了要在这所全新的大学去创建一支球队的想法。于是恩塚亨做好了PPT提案,向东京医科大学发出申请,建立篮球社,因为学校招收大量护理专业的女学生,所以篮球社的发展目标就是创建一支女子篮球队。

屡次三番的尝试后,恩塚亨终于见到了校长,但校长只问了他一个问题:“那你之前带队取得过什么样的成绩?”

恩塚亨在高中当球队顾问时,只帮助球队进过一次县大赛而已,这样的成绩显然难以启齿,但他还是找到了办法说服校长,这个核心办法是:不要钱,甚至他可以自己去跑赞助来建设球队。

而且因为他此前只有本科学历,所以只能当高中老师。于是恩塚亨为了生计,没有辞去他高中老师的工作,而这所高中距离东京市内还有一定距离,他每天一大早去高中上班,到四点多下班,就直奔东京,从傍晚6点开始带东京医科大学女篮的训练,同时自己还要攻读硕士学位,期望能早日正式加入大学教师队伍。

东京医科大学的球队成立了,从2006年开始进入日本大学女篮比赛体系,在最初只是最低级别,也就是第四级别的球队,但在恩塚亨的带领下,他们3年内就晋升到第二组别。同年,恩塚亨从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毕业,他可以成为大学老师,终于不用两头跑了,2009年他正式进入东京医科大学工作。

但事实上,2006年至2009年间,恩塚亨除了当高中老师、带大学球队、攻读硕士,还做了一件别的事,当他创办了东京医科大学女篮时,其实并不满足于此,他还渴望为日本国家队助力。日本U21女篮的主教练梅嵜英毅也是学界名教练,代恩塚亨向日本篮协转达了这样的意愿,恩塚亨表示,他听说美国非常盛行一个叫做“视频协调员”的岗位,他很愿意为日本U21女篮做这件事。

短短一年后,恩塚亨晋升为日本国家女篮的视频分析师,于是每天他带完东京医科大学的姑娘们训练回到家,深夜就开始研究比赛视频。2010年日本女篮出战世锦赛预选赛期间,他在车里住了三个月的时间,自己带了空气净化器,在一个托盘上吃饭,“我身体虽然居无定所,但内心却无比充实。”

就这样夜以继日的奋斗后,恩塚亨的事业终于开始开花结果,2015年他时隔三年后重回国家队,开始为日本女篮出战里约奥运会担任分析师。

2017年,38岁的恩塚亨迎来了人生突破,东京医科大学女篮,在成立仅仅11个年头后就拿到了日本大学篮球锦标赛的冠军,实现了制霸全国;同年,日本女篮主帅汤姆·霍瓦斯拔擢恩塚亨成为日本队助教。

在他的带领下,东京医科大学女篮开始长期称霸,2017、2018、2019她们实现了日本大学女篮三连冠,但在2019年的夺冠合影上,恩塚亨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笑容,他觉得自己进入到了又一个瓶颈期。

随后因为新冠疫情,日本大学联赛暂停,恩塚亨的活动也受到限制,于是他利用这段停下来的时间去做了一件事:读书。“我数了一数,前后有两年时间工作无法开展,我在这期间大概读了800本书。”

篮球的书、体育的书、人类身体研究的书、大脑科学的书,恩塚亨念的书籍突破了单纯篮球的边界,开始寻找其他调动球员能力的方法,甚至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新理论,“对事物保持兴奋度和梦想,找到正确有效的方法,然后相信自己能够做到。”他把这称之为“三轴”理论,然后借此突破了思考的瓶颈。

2022年4月,恩塚亨终于决定从东京医科大学女篮隐退,一方面,是因为球队已经非常成熟,他离职后,球队依然拿到了冠军,迄今已实现了五连霸;另一方面,当然是恩塚亨现在有了更重要的工作,此前霍瓦斯教练因为带日本女篮成绩卓著,被请去执教日本男篮,空缺的岗位自然交给了他最好的接班人——从当高中顾问多年只进过一次县大赛开始,恩塚亨花了整整20年,成为了日本女篮国家队主教练,而他带队的第一项比赛,就率日本女篮再次问鼎亚洲,拿到了2021年女篮亚洲杯冠军。

即将开始的女篮世界杯是恩塚亨前所未有的考验,但在此前热身赛上,尽管町田瑠唯这样的王牌缺席,日本队仍击败了法国和比利时。

塞尔维亚和日本这两支女篮队伍,近年来都曾带给我们一些苦涩的回忆,中国队也依然有很大可能在1/4决赛里与其中某支球队会面,希望我们这一次能有美好的结果。

但这两位风马牛不相及的教练故事,是想给大家展现一下世界上其他角落也永远都有正在奋斗的人,中国篮球体系里当然也涌现了大量的优秀教练,但就目前而言,中国教练的构成基本都来自专业和职业运动员退役转型,马琳娜和恩塚亨,都从未当过高水平运动员,但并不妨碍他们在教练岗位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虽然在中国篮球的现有环境下,球员型教练依然是最可靠、最普遍的选择,但也希望某一天我们也能有自己学院派教练的代表,篮球运动,理应有不同思维火花的碰撞,也需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Tag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