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前提示:本文成文仓促,可能会存在事实错误。如果说错了,请在评论区提出,本文则供大家批判。

通常认为,美国的历史开始于1620年“五月花号” 登陆朴茨茅斯。当第一批清教徒移民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踏上这片他们所认为的世外桃源和应许之地时,美国的历史和建国神话仿佛才拉开序幕。甚至包括最近美国的“1619”工程都不否认这一点。但是,北美最早的殖民地却是于1607年建立,以“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所命名的弗吉尼亚殖民地。在那之后,北美的十三个殖民地先后建立,各个殖民地之间的边界划分也成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

而最初,梅森——迪克逊线仅仅只是作为马里兰州与宾夕法尼亚州之间的界限存在。美国十三个州先后成立,情况各不相同。例如,弗吉尼亚州最早由伦敦弗吉尼亚公司特许开发,后来在公司破产后又收回;而新英格兰各殖民地则由清教徒建立。由于美国边疆的特性,在18世纪时期各州之间的土地矛盾才逐渐凸显,诸如禁止向西垦殖界,各州之间的边界划分,均发生在这一时期。

而各个殖民地早在起草《邦联条例》之前,就已经通过宪法性文件规定了各个殖民地的管辖范围。在此基础上,马里兰州和宾夕法尼亚州产生了领土纠纷。马里兰州宣称波托马克河以北直到北纬四十度的领土。宾夕法尼亚州则将殖民地的南部边界定义为从特拉华河逆时针方向沿12英里(半径)的圆圈(19公里)移动,直到到达“北纬40度的起点”。从那里开始,边界沿正西方的40度平行线度。但事实上,第四十条平行线英里的圆圈相交,而是明显向北延伸。因此,宾夕法尼亚州中定义的南部边界既矛盾又不明确。而最重大的问题是,马里兰州的主张将宾夕法尼亚州的主要城市费城置于马里兰州之内。

两州一开始试图就边界问题达成协议,但是它们的谈判从未达成一致。拉锯式谈判持续了几十年,并在第六任巴尔的摩男爵统领马里兰的1720年代达到了白热化。之后从1730年开始,马里兰和宾夕法尼亚之间爆发了旷日持久的克雷萨普战争(Cresaps War),双方为了争夺康尼尤赫拉谷地(Conejohela Valley,萨斯奎哈纳河下游)的领土而进行了三十多年的武装冲突。最终,在两州的邀请下,英国的天文学家和工程师查尔斯·梅森(1730-1787)和他的助手、勘测员杰里迈亚·迪克逊(1733-1779)来进行测量。两位天文学家在1767年完成了测量。其后这条线即以他们的名字命名。

自从大航海时代以来,作为很大程度上催生了资本主义的殖民活动在欧洲以外广袤的地区不断地生产着殖民地和殖民关系。这一殖民地体系在日后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再生产体系的雏形。殖民地在经济地位上都有着一个鲜明的特点:殖民地的各类产业在一开始就体现出与传统社会所不相同的很强的商业性。例如,当奥斯曼帝国作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交汇点,其一多半的税收依旧由农业所提供,而同时期的清朝“岁征银二千九百九余万两,粮八百三十余万石,为极盛云”(《清史稿 食货志二》)。但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占政府收入一半的则是包括政府垄断收入和跨大西洋关税在内的商业税。

一、马六甲型,其收入主要以商业贸易的关税和特殊制品(对于马六甲而言则是香料。马六甲地区的香料利润一度可以达到700%-800%)专卖为主;

三、开普型,以商品农业经济为主要收入来源(开普殖民地的农业以畜牧农业为主,其收入来自于向从欧洲经开普殖民地前往亚洲的船只贩卖活牛羊,因此具有很强的商品经济特征)。

而1607年,在英国王室的支持下,伦敦公司的探险者建立了詹姆斯敦,成功地在北美洲大陆上立足,弗吉尼亚殖民地就此成立。可是,这些追逐财富而来的人并没有找到真正的财富,他们找到的只有看似黄金却一文不值的愚人金。潮湿的气候,污浊的水源和随之而来的疾病也侵袭着詹姆斯敦的殖民者。最后,詹姆斯敦荒废到几乎要被放弃的境地。然而,这些英国人也有非常坚定的信念,不发家致富绝不离开这片曾经代表着梦想的土地。否极泰来,1614年,探险家约翰·罗尔夫将原产于加勒比海地区的烟草作物带到了弗吉尼亚,将这片殖民地从贫穷和迷茫的泥潭里拖了出来。

从这时起,弗吉尼亚的人们意识到了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拥有北方殖民地所没有的肥沃土壤和温暖气候,适宜种植烟草、大米、蓝草、蔗糖、可可和棉花等经济效益很高的农作物。从此,南方殖民地走上了一条和北方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大种植园模式。但是,这样的种植园在最初遇到了一个很大的困难——缺少劳动力。当时的南方殖民地地广人稀,其发展速度远不及新英格兰及中大西洋地区。例如,宾夕法尼亚和卡罗来纳这两个殖民地几乎同时成立,然而,当宾夕法尼亚的人口突破两万的时候,卡罗来纳仅有三千余人。没有劳动力,就无法让作物进行大规模耕种。于是英国人开始想方设法引进更多的劳动力。这成为了美国奴隶制的起源。

那么奴隶制是美国的特殊情况吗?也不是。南非的开普殖民地,主要以放牧牛羊为其主要经济来源,但南非殖民地同样面临着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最终,南非的殖民者通过多次卡弗尔战争(“卡弗尔”在南非荷兰语中指异教徒),从南非原住民科伊——桑人手中夺取土地和人口,最终建立起了一套以奴隶制(《学徒法》颁布之后蜕变为一种类似于行业制的超经济依附关系)为基础的极其粗放的商品牧场经济。这一经济的结果便是,南非产生出了极端个人主义和种族主义的,以亚伯拉罕清教教义为其基础的白人文化,以及作为南非重要原住民一支的科伊——桑人人口的急速衰减。

与此同时,北方各州则主要以被迫害的清教徒建立的殖民地为主。与南方各州在经济上接近于纯粹的商业性质的殖民地相比,北方各州的殖民地更接近于殖民地一词原本的含义:也即部分希腊人、腓尼基人等等在海外所建立的,在经济上独立的,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其经济基础的新城邦。对于这批移民而言,美国即是他们的新家园,是上帝赐予他们的应许之地,是“新耶路撒冷”。在此基础上,才有了美国的“边疆”一说:美国的边疆,也即可开垦的土地,是向所有人敞开的。他们也因此形成了宗教色彩浓厚的文化和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其主要经济模式的生产关系。

最初,为解决劳动力问题,殖民地从欧洲引进了契约劳工(indentured servants)。

这些契约劳工大多数是英国、德国、法国和爱尔兰的贫困人口,或者是因在欧洲犯罪、欠债而为社会所放逐的群体。于是,一些殖民中介机构就与这一群体签订协议:由殖民中介机构帮助他们前往北美洲,但条件是他们要到指定的工场或者种植园中工作一定的年限。南方殖民地中,佐治亚就是为了接纳契约劳工而建立。这样的移民方式风靡一时,从17世纪到18世纪的白人移民中,有相当大的比例都是以契约劳工的身份登陆北美洲的。

在18世纪,从北美洲返回欧洲的帆船主要依靠中纬度的信风作为行船的动力。而弗吉尼亚附近的信风在吹经大西洋后指向苏格兰的克莱德河河口,而该河的上游则是重要港口格拉斯哥。因此,格拉斯哥就成为了美洲殖民地的烟草、蔗糖、棉花等作物到达欧洲后的第一站,当地的商人们因此赚得了很多财富,并渐渐地形成了对欧洲烟草进口的垄断,成为了“烟阀”(Tobacco Lords)。

格拉斯哥“烟阀”的出现激化了英格兰商人同苏格兰商人间的矛盾。为了夺回巨大的利润,伦敦方面与切萨皮克湾附近的种植园主签订了一系列协议,形成了“切萨皮克湾委托系统”(Chesapeake Consignment System):这些种植园主将烟草直接出售给和伦敦商人合作的委托人,而伦敦方面则向种植园主支付一定数额的土地费。在欧洲人对烟草的疯狂追捧下,格拉斯哥的烟阀、伦敦的商人以及弗吉尼亚的殖民者都赚得盆满钵满。种植园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并且从弗吉尼亚发展到了卡罗来纳、佐治亚和马里兰等殖民地,种植的作物也由烟草扩展到了棉花和大米等。随着种植园规模的扩张,南方殖民地仅靠契约劳工已经无法满足劳动力需求,奴隶制度就此诞生。

谈及北美殖民地以及后来美国的奴隶制,人们总会想到黑奴。但事实上,最初到达北美洲的黑人,并非全是奴隶。在黑奴贩运还未开始的1619年,弗吉尼亚就已经有至少30位黑人居住。他们都是自由人,和来自欧洲的白人拥有同等的地位。到了1644年,弗吉尼亚和马里兰一共有300多名黑人,他们有的是奴隶,有的仍然是自由人,甚至还有的是富裕的庄园主。

在奴隶贸易的初期,奴隶的法律地位较为模糊:奴隶的地位介于雇佣工人、家庭成员(也即仆人)和生产工具之间。但在1670年前后,弗吉尼亚通过法律,宣布所有来自非洲的黑人奴隶都是农场主的财产。由于南方的高度商业化的种植园经济,黑奴成为了南方种植园的重要劳动力。(这里也有清教徒不允许购买奴隶的教义的因素)除了南方各州以外,北方各州如纽约、新泽西和中西部地区也出现过少量奴隶制度的现象。

随之而来的就是著名的三角贸易:以英国人为首的欧洲人从欧洲本土出发,将武器、衣物和盐等商品带到非洲西部的几内亚湾沿岸,然后在那里抓捕黑人作为奴隶,运送到加勒比海诸岛及北美洲贩卖,之后再把北美洲的烟草、蔗糖和棉花等商品运回欧洲。

而北方各自由州的生产模式则以清教徒小农为主,还存在着相当规模的造船业。这本质上是由美国各州的情况不同所决定的。三角贸易和美国与欧洲之间的商业贸易在美国催生了新生的资产阶级: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的产业资产阶级的实力还相当薄弱,且受制于各州之间的贸易壁垒。

最终,十三殖民地形成了三类不同的经济模式以及由此产生的三种不同的阶级社会结构。这也成为了梅森——迪克逊线世纪上半叶成为美国分裂的标志的经济基础和原发性事件。

一、新英格兰型:生产模式以清教徒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一部分商人阶层。主要的经济部门是造船业。(与新英格兰存在着大量的优质木材有关)

二、中南型:生产模式以小规模的种植园为主,主要的经济部门是烟草种植业。(烟草种植业的高成本同样影响了农场的规模)奴隶的地位接近于家庭成员和仆役。奴隶以成年男性的黑人为主,农场主对他们进行培养,让他们掌握种植烟草的技术。这些黑奴的待遇较好,平均寿命也较长,和主人的隔阂一般也较小。切萨皮克湾沿岸的商贸性质的城市相当稀少。仅有的威廉斯堡和诺福克等几个城市,在商贸上的影响力也很小。

三、深南型:生产模式以大规模的种植园为主,奴隶的地位接近于农业工人。黑奴们经常被以家庭为单位,整家整家地被卖给种植园。他们在各地的黑奴中的平均寿命最短。第一是因为他们的工作量很大,平均每个人需要负责耕种半英亩的土地;第二是因为他们从事的是简单的体力活,不需要什么技术,死后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别的黑奴来替代。

十三殖民地各自经济状态不同,阶级基础不同,甚至在独立战争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以各自独立的主权者面目出现。(这也正是独立战争的目的和“无代表不纳税”的含义)1787年宪法的制定标志着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合众国的诞生,但并不标志着这一问题的解决。美国各州之间的权利依旧不够明晰。1790年,各州最终确立以宾夕法尼亚州与马里兰州的界限为自由州和蓄奴州的分界线年的密苏里妥协案则意味着这种蓄奴州与自由州的分裂被摆上了美国的政治的台面。在美国历史早期,保留奴隶制与废除奴隶制的冲突,州权与联邦权利的冲突,是其重要的政治议题。而南北战争则是这一矛盾的最终的血腥爆发。

Tag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